从绝对服从到齐心协力

从绝对服从到齐心协力  我自己是军人出身,部队里是只讲结果和效率的。打仗时,上级下达命令,要求在拂晓三点钟之前必须拿下一个山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火箭炮也好,导弹也罢,最后要的就是三点钟之前把红旗插到山头上。

  在80%的国际市场和60%的国内市场都被爱默生、伊顿和施耐德这三大跨国企业所垄断的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简称UPS)行业中,易事特从一家代工工厂起家,依靠自主技术研发和自有品牌的积累,在过去20年中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2008 年实现销售收入26.3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UPS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也跃居全球第五。董事长何思模带领着3000多名易事特人,还相继拿下了从神舟一号到七号飞船唯一指定电源供应商的项目。

  何思模说,这要归功于他带的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团队建设上,何思模和许多军人出身的领导者一样,十分强调责任明确和执行力。他下达的命令,员工必须绝对服从。他说,这就是易事特的管理真经——“认真第一,聪明第二;团队第一,个人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不过,何思模要求的“绝对服从”在企业中实行起来却并非一帆风顺。当他用这种军事作风管理公司时,就连最忠实的部下都曾大批出走。经过痛苦反思的何思模意识到,企业毕竟不是军队,只有员工将他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将在易事特工作视为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时,才能真正“齐心协力”。光谈宏伟的目标是不行的,员工需要激励,需要得到身份和地位的认同,还要让他们看到努力工作所得到的回报。
  
  打造靠得住的团队

  易事特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2名员工,真正的技术员只有一个。第一台样机生产出来,经过测试,各方面指标都达标了后,我就和销售人员一起去跑市场,让客户先试用,慢慢熟悉接受易事特的产品。那时,易事特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资金、缺人才,这其实也是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的。我从银行拿到的第一笔贷款只有3000元,而且三个月就到期。三个月后,产品还在客户那里试用,资金回不来,我东拼西凑只有2600元。当时我想,如果这一次信誉失去了,贷款还不了,我永远都没机会了,企业肯定会倒闭,所以无论如何要把这笔钱还上,这样我就有了信誉,企业就立起来了。于是我卖血补了400 元,还了贷款,结果银行接着借了我一万元。

  至于缺人才的问题,最初我们是去扬州大学请“星期天工程师”,为他们提供实验室,让他们帮忙做研发。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建立真正的研发实力还是要靠你的员工。但首先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跟着你一起并肩作战。

  易事特成立第一年的农历腊月廿八,我从东北坐火车回扬州,身上拿着两万元现金,是追债追回来给员工发工资用的。那时候的钱都是5块、10块的,我整个人身上都绑着现金,坐在地上,买了两个面包两瓶水。回到扬州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天下着鹅毛大雪,我一家一家地去送钱,送到最后一家正好是午夜12点,我敲门说,我给你送工资来了。那个员工的父亲感动得流泪,跟他说,这样的老板,你做不好工作,怎么对得起他?

  后来,为了吸引人才,我们还和浙大、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12所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要么请人到易事特来讲课,要么直接把员工送出去学习。我们把自己的企业大学称作是易事特的黄埔军校,就是要让新员工知道,自己作为公司的新进员工,是有机会得到专业培训的。

  从1989年成立到今天,公司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当初和我一起吃苦闯过来的部分老员工已经成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辛苦打天下的年代过去了,人总不免有些懈怠下来。对于这样的人,我们通过人力资源考核委员会的评定,把他们派到全国各地去出任分公司老总。一方面是给他们重新设定一个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也在总部里面为后来的年轻人才留出了空位。

  在公司里,上上下下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我的联系方式。他们有任何问题,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或者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直接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我和我底下的九个总监都是为他们服务的。只有这样,员工才愿意跟着你干。

  当兵遇到秀才们

  2001年,我们把集团总部从扬州搬到了东莞塘厦。搬家前,易事特在国内市场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我开始想,凭什么在国际市场上都是那些大品牌说了算,我们为什么不能分一杯羹?于是,我决定将企业搬到外向型经济更发达的广东省,把易事特的生意也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从绝对服从到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