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视角,给工作来点诗意

改变视角,给工作来点诗意  如果第一次选择失误了,怎么把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平衡到一个相对愉悦的状态呢?在不改变现状的前提下,改变视角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中文新书《工作颂歌》是个有勇气的尝试。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著有《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等人文思考类书藉的“才子型”作家,尝试着从对物流、饼干生产、职业咨询等10种行业的观察中继续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如果我是个物流行业管理人员,一定会耻笑这样的文字“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无论何时,仓库中总有一半的货物过72小时后便不能食用。这一因素使得人们必须不断地与霉菌和遥远的路途做斗争……”,这好像不需要在观察后才知道吧。总之,“才子”的这番努力不断让我想起电视新闻画面里领导视察建筑工地,欣然戴上安全帽,对着镜头挖一铲土的场面。

  花一个月观察一个工种,然后写个“颂歌”之类的文章固然有些矫情,但对于众多长年累月持续做同一个岗位的上班族来说,若能够有一段时间从事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工作,同时又不会损害现有利益,绝对有益于工作和生活的双料健康。现在这样的机会实际上越来越多了。我观摩过一个车友俱乐部几十个成员利用周末和休假时间拍摄的一部警匪片片花——认真的他们还利用关系借来十几套警服拍枪战场面——在不知道电影放映须要许可证的情况下,他们雄心勃勃地想让这部电影进电影院。这部投资了至少两万元的小成本电影的失败经历应该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离电影行业有多远,并且更加珍惜手头不费多少力气就能带来收入的工作机会,甚至在评价被大众骂得一塌糊涂的国产大片时都能多出几分宽容。

  虽然在眼下群情激愤谈“蜗居”的时代讲“诗意”容易被人拍砖,但我还是想说,若想让工作变得更快乐一点,也就是在具体的琐碎与机械的重复之上,给工作来点“诗意”的美感,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设法远离它,至少是某些时候远离它,就像夫妻间的小别一样。这种感觉有点像《人鬼情未了》中那个处在阴阳之间的男主人公,用第三种视角看着曾经熟悉的女友做看似熟悉,却又与自己无关的事。其实利用休假时间就可以这么做。想像自己是个与所从事行业完全无关的人,用局外人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做过的事,重返工作后,会有不一样的灵感。不过,那些即使在爬山的时候还在使用黑莓,或者在滑雪时还在接手机的工作狂人们应该不需要这种方法,他们更需要的是尝试在爱人和孩子面前,忘掉自己的工作角色。

  被“才子”观察的职业咨询师西蒙斯总结道:大多数英国人随波逐流,将成人后的毕生精力用来做16岁时未经仔细斟酌便选定的工作,我想这不仅是英国人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职场人的普遍问题。如果第一次选择失误了,怎么把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平衡到一个相对愉悦的状态呢?在不改变现状的前提下,改变视角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改变视角,给工作来点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