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不是想的那样

企业战略不是想的那样  当今商业世界,有明确战略的企业可谓少数,在少数有明确战略的企业中,能够三句话说清楚自己战略的企业家一定也是极少数。战略,正如品牌和文化一样,属于管理界最时髦,同时也最含糊的概念之一。Google一下strategy或战略一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定义。这些定义尽管侧重不同,但是共同点在于,战略是由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手段构成的。可以说,企业战略是明确表达出来的目标—手段系统。但是,我们却对战略有很多误解,重新审视战略,领导者应该明确以下原则。

  企业战略不等于竞争战略。战略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几乎都来自营销领域的竞争战略。其中最著名的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正因为波特理论的广泛影响,很多人误把战略等同于竞争战略。战略分层次。公司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公司战略之下是业务战略(business strategy),业务战略之下是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而营销战略作为职能战略之一,实际上是实现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的战术之一。营销战略之下,是营销管理各个各方面的战略,例如,定价战略、渠道战略等。

  其次,企业战略不是商业计划,不需要具体到每一项预算。也不必刻意高估成本,低估收入。更加不必为了获得风险投资,而描绘一个高回报的未来。

  企业战略不是部门工作计划。战略必须直击目标,而日常工作的内容则无需涉及;部门工作计划,则需要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考虑周到。

  企业战略不是一两个鬼点子。一家商学院的战略案例将一家公司如何应对政府的约束作为战略来讨论,在我看来是对战略的误解。此外,某个营销创意也不能被称作营销战略。

  企业战略不是公司愿景、使命、目标。公司战略除了这些要素,还必须包括实现愿景、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方法,哪怕方法并不具体;

  企业战略不是公司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公司即使不盈利,也不愿放弃的追求。核心价值既不是目标,又不是手段。

  企业战略不是工作重点,除非这些工作重点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目标—手段系统。

  企业战略不是不盈利的借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业绩不好的年报中,往往会格外强调战略,似乎战略成了不盈利的借口。当一个投资不能带来近期的回报时,人们往往称这笔投资为战略投资。不追求近期回报的投资者,人们往往称其为战略投资者。但是必须注意,着眼于长期回报的商业行为,并不等于就是战略,除非这个行为是基于明确表达的目标—手段系统。

  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具有重大的不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军事战略着眼于眼前,而企业战略着眼于未来。

  企业战略不是博弈。博弈论(game theory)的实验研究告诉我们,睚眦必报(tit for tat)的战略是胜算最高的战略。所谓睚眦必报,就是从良好的合作意愿出发,不先做恶人,但是如果对方先做恶人,那么我方就一定以牙还牙。此外如果对方弃恶从善,我方必定不计前嫌。最后,我方战略必须简单,让对手明白。

  常有人把商业竞争与博弈(比如下棋)做类比,认为两者在战略层面的思考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从现有心理学研究看,博弈的方法对战略思维帮助不大。

  原因在于,下棋规则明确,赏罚分明。商业竞争规则模糊,且频繁变化。违规行为不见得及时受到惩罚,也不见得最终能够受到惩罚;棋类游戏,例如国际象棋、围棋,对弈双方完全知道对方的举动。商业竞争之中,各方能够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非常不及时;下棋必有输赢,商业竞争可以多赢,商业竞争可以是竞争合作或者合作竞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企业战略不是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