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旨在抑制通胀预期 效果前景难料

央行19日加息让许多市场人士出乎预料,因为此前央行提高了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央行行长之前的讲话也被市场解读为年内不加息的暗示。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央行数量型货币工具。

但是,加息也在情理之中。连续数月的负利率已打开加息的时间窗口。只是由于我国央行调控目标的多重性,才使得其在决策上有所踌躇。

加息旨在抑制通胀预期,但能否达到这一目标还要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从国际上看,流动性充裕引起的通胀预期源于各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好像各国相连的池子,大家一起向里面注水。起初,各国的目标比较一致,结果是各家池子水平面一起升高。可是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有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说我的池子里水多了,要收一收;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却仍然觉得池子中的水不够,还要继续放——这就是他们要采取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家各有池子,国际资本的流动把这些池子相互联通。你在这边把流动性收紧,松的那边流动性就会过来。中国收,美国放,这就会使你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虽然中国加息一度导致国际商品价格下跌,避险资金推高美元指数,但随即美元指数再显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徘徊。由此看来,在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单靠一国之力,没有国际间的协同动作,很难轻易达到政策目标。这也预示着用加息控制通胀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国内情况看,乐观成分要多一些。加息使人们对9月CPI突然恐惧起来,而实际CPI同比上涨3.6%这一数据,则低于预期。中国的核心物价上涨仍然温和,推动物价上涨的仍是食品、农产品价格。可以预期,在未来几个月,随着物价统计翘尾因素弱化,如果食品、农产品价格可以稳定,9月CPI或已见顶。今年全年CPI的涨幅控制在3%的目标不难实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加息旨在抑制通胀预期 效果前景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