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容易陷入的中国式理财误区【投资理财】

  编者按:正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很多人会发现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投入了金钱,却总是不得要领。原因何在?或许翻看我们的这一组文章,你会发现文中的主人公如此相熟,他们的理财方式与自己如此相近。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已陷入了理财的误区。

  (文前提要)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改变几个观念,记住几个概念,多做几道算术,是拨乱反正,及早走出理财误区的开始。

  理财市场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同时,理财也正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如果说前几年理财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的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理财”的眼光来审视财富。不过,正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很多人会发现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投入了金钱,却总是不得要领。原因何在?或许翻看我们的这一组文章,你会发现文中的主人公如此相熟,他们的理财方式与自己如此相近。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已陷入了理财的误区。

  没有谁愿意身陷于误区的泥潭之中,如何走出这些常见的理财误区?

  改变几个观念

  十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思维的误区》,很多人从这本书找到了新的思维角度。这本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走出理财误区,也离不开观念的改变。

  或许在四五年前,对很多人提及理财的时候,他们要么把手一摊:我无财可理;要么摇头拒绝,日子过得好好的,理财有什么用。可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理财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却发现,有的人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每日每夜为钱财奔波劳碌不得自拔,却始终不知这样辛苦理财究竟为的是什么。究竟是为了存折上的数字,还是为了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因此,首先需要改变的观念便是对财富和生活的观点,须知,理财仅仅是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心态去管理财富、享受财富。

  走出理财误区,也需要摆脱常见的思维桎梏,像“羊群效应”就是投资者们最难以摆脱的误区之一。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任何盲目听从他人意见或“随大流”的行为,非但不能降低投资风险,反而容易给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大的损失。

  而在实际的理财操作过程中,错误的理财观念也会导致误入歧途。就拿对于债务的态度来举例子。有的人盲目地向外国老太太学习,为了提前享受不惜高度负债,结果让自己陷入了债务的深渊,彻彻底底地沦为了银行的“打工者”,生活水准反而大幅降低,这到底是享受还是受罪?另外一方面,有的人对债务避之不及,却不知道合理的负债杠杆,能够在投资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盲目地与众多追之不来的机会擦身而过。

  记住几个概念

  理财离不开投资工具的合理使用。使你身陷误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投资中的概念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

  投资收益率是我们必须记住的第一个概念。人们总喜欢把投资收益率视为选择投资产品的“刚性指标”,可是你可知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盲目听信了“预期收益率”的预测,恐怕你在投资中难免会栽跟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收益率的误读中,使用“平均年化收益率”来代替对产品的收益预期也越来越典型。平均年化收益率是依据产品多年来的投资表现,以年化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复合数据,来自于历史表现和统计规律。但在较短的投资期限内,却往往会与实际年收益产生较大的背离。

  第二个概念是投资期限,看上去“期限”这个词语与投资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成功的理财其实是由一个个不同期限的理财目标衔接组合而成,只有当我们的理财方式与这些理财目标相匹配的时候,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而期限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保险产品的属性是我们强调的第三个概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险产品既复杂又难以理解,事实证明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投保不当的误区,用“上错花轿嫁错郎”来形容可谓是贴切。有的人把保险当成投资,却不知保险的投资功能存在着诸多的前提限制;有的人胡乱投保,家庭支柱保障全无,却给没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大笔投保,殊不知,一旦出现家庭风险,这样的投保计划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多做几道算术

  有时候你会发现,误区的来源竟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几道算术题,就可求解出其中的奥妙。可是在以讹传讹的信息传递中,它也竟然迷惑了我们的视听。

  最简单的一道算术莫过于“一元基金”。便宜的基金总是受到市场的欢迎,原因是“便宜”,同样的资金投入,“便宜的”基金可以买到更多的份额,以后涨上去了获利可以更多;同时,“便宜”的基金似乎更抗跌,即便未来行情不好,也没有多少下跌的空间。

  可是:假设都用10万元买了净值分别为1元和2元的A、B两只基金,忽略交易费用,A基金能买10万份,B基金能买5万份。

  如果一段时间后,两只基金都涨了10%,那么A基金净值为1元×110%×10万份=11万元,B基金净值为:2元×110%×5万份=11万元。

  两只基金最终赚到的钱是一样的。基金赚钱多少,与基金份额无关,只跟净值增长率有关。道理竟是如此简单。

  3.6%的费率,12.72%的利率,如果同时摆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在它们之间划上一个等号,你能相信吗?事实上,这个等式就存在于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上。表面上看,信用卡分期还款的费率并不高,每月0.6%,6个月分期共计3.6%的费用是常见的水准。可是你是否看到每月还款时占用银行的资金逐步递减,你所要支付的手续费却纹丝不动?使用上“平均贷款余额”这个概念,动用上“货币时间价值”这个工具,这项看上去低费用的借贷实际成本高达12.72%(年化)。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理财的过程中谁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区的产生。或许详细的罗列,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理财误区,但以下的这十个误区肯定是最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在这些误区中找到自己影子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拨乱反正,早日走出理财误区。

  理财十大误区之一:为了理财而理财,是金钱的奴隶还是主人

  误区: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却不知道积累财富的意义何在,这种生活方式是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也许在五年前,“理财”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稍显生涩的词语。但在经历中国理财市场这几年间的爆发式增长后,“理财”的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然而,从对理财漠不关心,不知不觉中有些人却又走入了一个新的误区,那就是为了理财而理财,每日每夜为钱财奔波劳碌不得自拔,却忽视了理财的根本要义是让生活更加美好。

  前不久一位王老师通过杂志的“度身定做”栏目联系到了我们。电话那头的王老师显得有些焦虑:“能不能请理财专家帮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理财方案?”

  然而,看到王老师所提供的财务基本状况表,却让人有些不是滋味。

  王老师和妻子都是中学老师,由于一些原因他们没有生育子女,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让王老师夫妇觉得一定要趁年轻时更要多积累一些。“中学老师的收入并不高,”王老师说,“因此帮学生补习是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王老师是数学老师,妻子则是教英语的,业余时间里他们几乎都在忙于帮学生开补习课。一个月下来,两人的收入达到了23000元,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都市里,这也是不错的收入水平了。

  可是,尽管每月的结余近两万元,王老师和妻子的生活却非常地俭朴。他们一家的月度开销只有3000元。王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忙得没有时间花钱。”下班后、周末、包括教师独享的寒暑假时间,夫妇俩都忙于开班授课,而享受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则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前几年还会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妻子一起旅游,现在一直忙着补习班的事情,哪里顾得上去旅行。”王老师说,他和妻子常常说,这也是为了多攒一些钱,旅行的事不如等以后退休了再安排。

  而王老师最为迫切的愿望,还是赚更多的钱,让钱生出更多的钱,他说:理财不就是为这个吗?

  理财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理财固然是为了生财,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便是理财的根本目的。财富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但培根曾经说过:“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尽管坐拥大笔财富,却不知如何使用它,不知如何用财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完满,为了理财而理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误区。

  那么理财的要义究竟是什么?理财的目的并不是财富越多越好,数字的堆积除了给我们带来一种所谓的“安全感”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的要义在于在拥有同样多资源的基础上,动用理财这种工具,让我们获得更多享受生活的机会。比如通过积极的理财投资,让我们的储蓄获得更高的保值增值效果,确保我们在今后丧失收入能力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比如通过合理地分配财富,让我们提前达成各种生活的目标,保障这一生中优越的生活。

  理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几年前,记者曾经采访过有“公关女皇”之称的吴锦屏,作为一名优秀的公关人,她缔造过无数经典的公关案例,这也为她带来大笔的财富。

  “以前,我也像很多现在上海的年轻人一样,只知道努力打拼,日夜不停地工作。”直到一次突发的“自律性神经失调”才让吴锦屏意识到享受生活的重要。“那一次难得的假期,我在马来西亚的滨城自由地放飞心情,在海边看书,在沙滩边骑脚踏车,看当地著名的蝴蝶景观。”谁知这个假期却让她重病一场。医生告诉吴锦屏,她得的是“神经自律性失调”。平时习惯了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节奏,一下子放松了,身体反而无法承受。

  “从那一天开始,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不仅要去享受工作的成就感,也要学习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每年无论工作再忙,她也要为自己安排出时间四处游历。而正是这种对工作、对财富张弛有度的态度,为她赢得了更多的成就,也造就了更多的财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也是同样的道理?辛苦地工作赚钱、积极地投资创富,匆忙之间更需要思考的是,努力追寻财富的根本动力到底在哪里?究竟是为了存折上的数字,还是为了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只有彻底认清对财富和生活的观点,才能够让我们走出为理财而理财的误区,须知,理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会计基础知识_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新手指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你最容易陷入的中国式理财误区【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