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的“网上苏美”战略分析
京东的问题看似一个管理问题,但实质上,缺乏真正互联网精神的京东商城,问题的根源是出在战略上。与淘宝相比,京东的战略过于局限在眼前,它目前的模式也很有可能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2010年1月13日,淘宝的电器城开业。尽管它也有着一些垂直网站的影子,但事实上淘宝依然还是以“平台”作为其主要模式的。淘宝宣称它的首页每天会为厂商带来1500万PV的流量,条件是厂商为之提供电器城开业所需要的特价机型。这样的条件,是很多厂商所无法拒绝的。而与之相对的是京东商城在今年度的合同谈判中愈来愈表现地像过去的“苏美”(苏宁国美)。它不仅要收进场费,还要保证金,扣点也持续提高(平均要达到15个点,这个扣点和淘宝商城相比,可谓‘巨额’)。但是,大型家电制造商是否真的把京东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渠道资源呢?尽管京东去年的确有着40亿的零售额,但在另外一方面,不少大型厂商在京东的业绩却连续下滑。这说明从厂商的角度来看,京东并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性的渠道。尤其相比淘宝商城,京东的重要性要差很多,甚至是不值一提的。事实上,如果京东持续维持它的苛刻条件,我相信一定有不少厂商会选择放弃。40亿的规模,对家电零售市场来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数字。
淘宝的生意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长尾,在互联网上,“货架”可以无限延伸,所以,淘宝不仅对C平台的个人卖家实行完全免费,即便是商城的厂商卖家,淘宝也只是收取很少的一些费用。淘宝电器城更是宣称第一年完全免费,不仅如此,它还对不少厂商提供免费的资源,甚至是央视的广告资源。相比之下,京东却处处要和厂商计较,却又毫无淘宝这样的客户资源和流量。
从中国的B2C格局而言,淘宝是真正的缔造者和最大的平台,它不仅孕育了B2C市场,使得很多品牌厂商获得了良好的网上销售业绩,更真切地理解了B2C,也促使了很多小品牌在它的平台上获得发展,成为知名品牌。这样的B2C生态圈绝不是京东所能比拟的。京东如果要发展,就必须看清楚这个格局,理智地选择细分市场,使自己成为数码和家电产品B2C市场的领先者。这样的机会在淘宝电器城还没有成为市场第一之前,是存在的。我认为京东应该采取的正确道路是成为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成为一个“网上苏美”。“苏美”的苦头家电厂商已经尝够了,它们不可能傻到再去京东重吃二遍苦,
京东正确的道路正是细分淘宝的电器类市场。淘宝是个无所不包的购物平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市场上不可能有第二家能够超越。但淘宝很难在每个细分市场上都成为第一,这就是京东的机会。京东应该在自营产品的基础上,开放类似于淘宝商城这样的平台,降低门槛,以开放的胸襟,找到更多的战略合作厂商,一起做大网上3C和电器市场,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这是显而易见的战略,也是京东唯一正确的选择。京东如果要持续现有的1.0模式,即便有再多的风投支持,最后的结果,也不外乎被这个2.0的时代所淘汰。(来源:《中欧商业评论》文/俞雷
搜索引擎优化指南_搜索引擎优化方法大全【2010年最新搜索引擎营销技巧】
会计基础知识_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新手指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京东商城的“网上苏美”战略分析【电子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