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营销范式的变更

    我们说,21世纪的营销与20世纪的营销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拓展消费者还是细分消费者。

    尽管才仅仅过了十年,21世纪的营销理念就已经与20世纪的营销理念在指导思想方面发生了重大“错位”——20世纪的营销理念倡导用“细分消费者”来赚钱,21世纪的营销理论倡导用“拓展消费者”来赚钱。也就是说,在今天,以“市场细分”为目标的“定位理论”的营销模式正在被越来越频繁的“错位现象”所打破。

    20世纪“定位理论”背景下的“市场细分”,目的在于追求“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最佳“性价比”。但是在21世纪的“微利时代”,你不能再讲究什么“目标”、“精确”、“定位”,那都太奢侈了。

    20世纪的营销理论就像一个挑食的“娇小姐”,吃饭时只挑“瘦肉”,其他什么青菜呀、肥肉呀……统统不吃,免得付出额外发胖的代价——这就是“定位”、“精确”和“目标”。到了21世纪,情况不同了,随着竞争的加剧,“娇小姐”奢侈不起了,也不能再顾及其扭捏作态的所谓体形了。为什么——因为快没吃得了。还管他什么“瘦肉”、“肥肉”——塞到嘴里就是菜,咽到肚里就是粮。除此之外,原来认为不能吃的野菜、树皮,现在都要拿来尝尝——这就是“蓝海战略”、“水平营销”、“长尾理论”倡导的“非竞争”、“非定位”、“非精确”。原来那些20世纪“定位”等营销理论不屑一顾、剔除在外的“非目标消费者”,21世纪的营销理论都要试着拉过来试试,想办法把原来认为不能吃的“草根”变成自己的“美味”。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营销和传统营销的一大“错层”性区别就在于“拓展顾客”还是“细分顾客”。

    消费者洞察,向来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消费者的很多需求都是隐藏的,需要营销人员好好去发掘才能看到。

    例如,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作“叶公好龙”。说得是,古代有个叶公,很喜欢龙,家里摆的、画的都是龙,有一天,真龙得知此事,决定来看看叶公,不想,叶公见到真龙吓得四处躲藏。原来,叶公真正喜欢的是假龙,而不是真龙。

    一个成语,知所能流传千百年,一定是有某些地方契合了人类的深层精神本质。叶公好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时候,消费者就是“叶公”。因为人生来有一种倾向于模仿和虚拟,而回避真实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网络游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过去一直强调,虚拟是零距离的真实。只有真正发掘消费者潜在的、虚拟的“叶公式需求”,很多时候,才能真正打开市场营销的大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21世纪营销范式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