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抢天子和借势营销

    曹操之所以能上演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时虽然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纲常废弛,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汉。第二;具备借势的实力。第三;把“势”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充分的为我所用。

    大汉历经四百年,到了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终于接近了寿终正寝。这就能解释在汉献帝逃出长安时紧急向各路诸侯发诏要求勤王时而响应者寥寥的原因。各路诸侯认为汉献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自己本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逍遥自在,作威作福,把皇帝弄到自己这边来,岂不是弄了一个爷,自己该怎么伺候才合适。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是这样想的,除了曹操!他就是与众不同,在别人还在为勤王是否有用而争论时,他已亲自出马,火速发兵,马不停蹄,赶往勤王,从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从那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一个属于曹操的全新时代。

    其实,在三国中,最先发现汉献帝价值的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他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号令,进京勤王诛灭宦党,路上遇到了仓皇逃出京城的少帝和当时还是陈留王的汉献帝,言语之中发现陈留王言语得体,恩威并施,安抚得当,而少帝暗弱无能,于是就产生了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念头。当时因为董卓久在西凉,在京城没有影响力,为了在极短的时间树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董卓想到了废旧立新,为此咨询自己的军师李儒,李儒向董卓陈述了两利一害之论。两利即一则效法古人,废旧立新可名垂青史;二则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可谋取天下。一害即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好死。从李儒的见解来看,最早明白天子用处好处的不是曹操,而是李儒;最早实施的也不是曹操而是董卓。

    董卓废旧立新,拥立陈留王为汉献帝,一时间权倾朝野,势力滔天,自称尚父。但是董卓这个莽汉的战略水准显然无法和曹操相比,对挟天子以令群臣的运用也十分有限和拙劣,一味的杀戮积累了无法化解的仇恨。终于在司徒王允的运作下,董卓中了美女离间计,和义子吕布关系恶化;在李儒等的运作下,董卓自我膨胀到了想做皇帝的份上,于是董卓的死亡就水到渠成了。

    董卓的借势营销总体上是失败的,他虽然有借势的实力,却不具备驾驭“势”的战略水准,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董卓的失败给了曹操机会,曹操超越了董卓李儒的挟天子以令群臣的初级阶段,直接进入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级阶段,视野更广阔,手断更丰富,自我约束更坚定。曹操挟天子的第一步就是全天下的大局,超越了董卓控制京城及周边的小局;曹操挟天子运用的是恩威并使,唯才是举的王道,超越了董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曹操挟天子的第一步就立下自己只为汉臣不篡汉自立的原则,超越了董卓自我膨胀,想自立为帝的狼子野心。董卓和曹操的差距正是天上人间,高低立现。

    其实曹操有两次抢天子,一次是袁绍为盟主,召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一路狂飙杀到京郊,曹操带三千轻骑赶到,曹操诓骗孙坚自己有万余人马,并摆出两条道让孙坚选,一是进军京城,收取胜利果实;二是去追击董卓,前途未卜。孙坚自然选择了前者并把他的骑兵交给了曹操。只有曹操明白汉献帝才是最大的胜利果实,他所谓的追击董卓不过是抢得汉献帝的借口,但是曹操中了董卓的埋伏,兵败而归。曹操的失败是必然的,那时他是无法借到汉献帝这个势的,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具备。终于董卓死了,曹操的机会来了,这时曹操也有了兖州根据地,兵马战将也不断扩充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这时汉献帝的逃亡洛阳要求勤王的诏令就成了名正言顺,曹操终于借势成功,抢到了汉献帝这个香饽饽,从此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捭阖,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军阀集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曹操抢天子和借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