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质监局应该及时打到“七寸”

    长沙一处炼油窝点从农贸市场收购废弃的猪肺、猪皮、猪肠及猪的下脚料等,经过火炼过滤成“猪油”,然后再销售到市场上。据悉,黑心油大部分流向高校的食堂和学校工地食堂。除了这些流向,其余的黑心猪油分别销往工地、餐饮店及粮油店。(据4月28日《潇湘晨报》)

    惊现“黑心油”,闻者咋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人食用的不是可食用油,而是不可食用的“地沟油”或“黑心油”。光看“黑心油”的生产环境,足以让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一个星期吃不下饭,至于其危害性的估量,尚需专家科学验证,可以肯定的是,用废弃的猪肺、猪皮等下脚料的“黑心油”绝对不是什么好货。

    扯到这,无非是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然而,颇为吊诡的是,为何监管部门总是打不到问题食品的“七寸”?联系发生的一系列事故,这个问题让人压抑。如果说“黑心油”“地沟油”的生产环境是“秘密基地”,监管部门还可以减轻责任的话,那么“瘦肉精问题”、“毒猪油问题”、“苏丹红问题”、“三聚氰胺问题”呢?这些都是通过国家安全检查的,甚至是国家免检产品,可到头来还是出了问题。如果说一两次还可以解释为“突发事件”的话,那么频繁地出问题呢?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食品不断拍写续集,食品检测部门责无旁贷。

    问题食品之所以屡屡打不到其“七寸”,原因是多方面:一是检测空白。像“黑心油”“地沟油”这等属于秘密作案的事件,检测部门的确不具备监管的职责,其检测能力有自身局限性。二是监督部门无视民意。有“黑作坊”“秘密基地”,当地群众肯定深受其害,除却一部分因为在此地上班受其贿赂外,更多的人还是难以忍受其“摧残”的,他们可能举报过,可结局却可能是“已阅”相待。三是社会责任。“黑心油”跟一般的油无论从成色上还是味道上都不可能一样,这种情况下,那些学校或企业的“采购”还有厨师,他们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明知油有问题却不支声,如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让质监局孤军作战,自然难以有理想效果。

    正如《潇湘晨报》评论员周东飞所言,每个人都是“黑心油”的潜在的受害者。同时,问题食品流程中的次要责任人不配合,“黑作坊”生产具备很大的隐秘性,如此都不是放任问题食品自由的理由。不健康食品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不能每次都如三聚氰胺一样发生健康甚至生命的悲剧再警醒,再打问题食品的“七寸”。相关部门对待问题食品不能后知后觉,否则,便是公众轻则健康受损,重则生命陨落的悲剧,这是一个严肃到不能开任何玩笑的公众问题。

    对于问题食品,质监局应该及时打到“七寸”,将其“格式化”,这只是“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而已,也不过是满足事件本身。其实,更当“倒逼”当前质检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问题食品质监局应该及时打到“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