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安全卫士争端

        不断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让一款名为360安全卫士的软件,在功能上越滚越大。从“流氓软件”卸载,到修补系统漏洞;从木马、病毒查杀,到安全浏览器……高举免费服务大旗的360软件,市场版图快速扩张着。

  对大多数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免费享受的网上安全服务,使他们暂时忽略了对软件安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他们更加不会思考,当一款软件凭借免费策略而锁定数亿计算机用户时,原本正常的行业竞争逻辑是否会遭遇扭曲?

  6月10日,金山、百度、搜狗、腾讯、傲游、可牛等10家公司针对近期互联网客户端软件行业“恶意竞争”、“无视用户选择权”等行为,联合发起“互联网软件自律联盟”。

  在此之前的5月21日,金山公司称360安全卫士恶意卸载金山网盾。4天后,360安全卫士的开发公司——奇虎360(以下简称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大爆金山公司的各种安全问题,金山安全CEO王欣随后在微博上回应,同时亦有数家公司加入论战。5月31日,奇虎与金山分别向对方发起诉讼,目前双方案件均已立案。

  走出争议的漩涡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争议的起源则需要拨回4年之前。

  出身公益

  360安全卫士原本是一款“公益、中立的第三方软件”。

  2006年7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360安全卫士产品时,对这款互联网安全软件有着清楚的定位,即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恶意软件查杀、系统诊断及修复、病毒查杀等功能,“净化互联网空间”。

  当时的360安全卫士在奇虎公司内部只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小项目。奇虎公司一份早期通讯录显示,360安全卫士整个团队只有不到10人。360这个名字也是项目负责人傅盛根据自己生日和身份证号码起的,带有很浓厚的个人色彩。

  为体现其公益性质,奇虎公司甚至宣布,“将在适当的时机把360安全卫士的所有权转交到第三方机构。”

  彼时正值“恶意软件”肆虐互联网,网友对强制安装和运行、干扰其他应用程序、自动弹出广告等种种恶意软件的“流氓”行径深恶痛绝。而传统杀毒厂商们对此并未推出很好的解决办法,因而360安全卫士在产品功能上对用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认为,在360安全卫士问世之前,传统杀毒厂商在流氓软件这个问题上没有解决好。

  “一些厂商认为流氓软件没技术含量,还有一些则担心法律诉讼和人情问题。”肖新光表示,“360很好地应用了‘二八定律’——与几十万种病毒相比,360面临的对手只有几百种流氓软件。”

  “打击流氓软件让360一战成名。”一位前奇虎员工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360在产品功能设计上非常贴近用户需求,通过口碑的力量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同时,奇虎在2006年8月承诺:360安全卫士作为一款公益软件,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保证自己不变为恶意软件。同时成立了由知名博客、业内观察人士和媒体人士组成的督导委员会,监督360安全卫士履行承诺。

  随后,360安全卫士又在漏洞补丁修复、软件管理、木马查杀等关键点上抓住了机会。“此前的杀毒体系都是在非互联网环境下的开发模式,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病毒制造与传播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360给杀毒领域带来了新的定义。”傅盛在一次活动上表示。

  这一时间,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360安全卫士用户覆盖数从2006年7月的272万增长到2007年6月的3157万。2007年10月,奇虎宣布360安全卫士用户量超过瑞星、金山,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安全软件。

掌控客户资源,做一个轻松的老板;注册免费使用:
在线客户管理
友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360安全卫士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