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新建星辰急便:只为电子商务公司服务

  一年前,陈平被迫离开了一手缔造的宅急送,不甘心的他说要东山再起,潜心洗脑充电几个月后,他创办了一家新公司星辰急便—仍旧是物流企业,不过这次他要反传统,只为阿里巴巴、淘宝、乐趣这类的电子商务公司服务。


  五十天命。“知天命”这一年里,陈平被迫离开了一手创办的宅急送,当时他就暗下了一个决定:一定还要东山再起,再创一个物流企业。不过,离开宅急送后,陈平并没有急着创业,而是先给自己“留白”。陈平说,在选择一个新事业之前,他要先洗去以往在脑中定格的旧模式。


  因循守旧的创业者,往往会陷入往日的赞誉当中。一味重复过去成功的经验,创新反而成了负担。陈平自然不希望成为这样的创业者。


  以“休假”为由,2008年10月后,陈平移交权杖给大哥,他给自己放了个假,开始读书。马云和黄光裕的传记,是陈平研究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的开始,之后亚马逊的发展模式也被陈平完完整整地研究了几番。


  从陈平这段闲暇期的兴趣点就可以看出,这次陈平的新事业与电子商务有关。几个月后,陈平有了新身份—星辰急便董事长,这是一家专门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快递公司,在这个新公司身上,你可以看到陈平几个月闭关沉思的成果—从商业模式的构建到产品、服务的设计,几乎都没有传统快递的影子。


  公司成立近一年来,星晨急便扩张的势头不减,各种新的业务模块陆续上线,对陈平来说,他的新创公司,似乎已在起跑线上站稳脚跟。


  小件快递的心愿


  陈平绝对称得上是物流业内的大佬。


  宅急送能从当年的7个人,3台车起家,发展为2008年拥有近2亿净资产的民营快递领先者,陈平自然功不可没,不过随后失败的革新乃至被迫出走,其中的心酸也只有陈平方能体会。


  1993年,陈平怀揣在日本打工时攒下的30万元回国。而后其与二哥陈东升各出25万元,成立一家注册资本50万元、名为北京双臣快递的公司。创业初期,陈氏兄弟就遇到了资金难题,几乎是靠家族成员的支持才渡过难关;之后的1995年和2002年,宅急送又两度融资。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陈平曾两度启动企业上市,但最后又都两次折戟而归。


  虽然创业路走得坎坷,但宅急送发展的势头一直不错。2007年之前,宅急送每年的营业收入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并且已有了过万个代收点,国际和国外业务都有涉及。


  对宅急送的商业模式,陈平概括为“门到门的服务以及包装分拣派送一站式服务”,目前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等,无不是从这种模式发展而来。


  在物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是由厂家总仓到分仓,再到批发商,最后到店铺和消费者,其间要经过五六道物流渠道。国内的物流公司,大多都生存在这个物流链条之上,只不过有的做仓储,有的做运输,而市场上大家熟知的快递公司,大多做的是末端“门到门的服务”,俗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在2008年以前,宅急送的主业和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普件为主,并不重视小快件业务,而这恰恰是陈平希望提升的板块。陈平至今仍认为,小件业务才是中国快递企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市场巨大,未来20~30年仍会高速发展。出于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陈平希望宅急送能在原有的“物流普件”业务基础上,增加“快递快件”业务。要支持新业务必须做新的投资,新的布局。不过陈平选择了暴风骤雨式的改革,这也为其后的出局埋下了伏笔。


  短短半年时间,宅急送在全国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线路200多条,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在完成这一轮战略调整后,宅急送的员工总数从2007年的9000多人井喷至2008年9月的20000多人。这的确是一次不计成本的高速扩张。


  如今回头审视,陈平已经平淡很多,“在宅急送我要进行改革,但还是没有丢掉传统企业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想法,所以大量的投资,大量的贷款,大量地进入一些重资产的领域去发展,结果造成企业没有回报,这自然会招来众多非议。”陈平希望搭建小件平台,普运业务向零散小件业务转型,但大量的投资却让公司出现了亏损。


  经历了这一年,宅急送伤筋动骨,其间华平参股一事也中途生变,金融危机又不合时宜地席卷全球,陈平的变革理想遭遇了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再加上与家族及董事会斗争的失势,这位宅急送的创始人,只好于2008年10月“因病休息”,并最终离开了一手创办的宅急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陈平新建星辰急便:只为电子商务公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