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元:中国台湾创投界教父

曾经狂想要管理IBM几百亿美元的退休基金;曾经担任中国台湾创投公会理事长七年,引领中国台湾的VC从本土化走向区域化的模式;将顾客变成股东的概念注入到经营企业中;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台湾VC,并开创了与大陆本土VC合作的先例;用“足球”的话题赢得了一个重要的投资机会,最后获得很好的回报……曾经的张扬,少时的豪气,犹如一张张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从物理博士转向工业界,再从工业界转向金融界。王伯元在不断地转身,也在不断地积淀。


  作为中国台湾创投界教父级人物的王伯元有一个麻将理论:“创投业的发展有四个要素:资本、技术、人才及市场,缺一不可,就像打麻将一样,从事创投实际上就是替人做嫁衣,以打麻将来说,就好比帮人代打,打赢了就分红;打输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找你代打。”


  正因为王一直在赢,所以有LP一直在找他代打。从台湾的台积电、联华电子等,到大陆的无锡尚德、ACC等诸多案例,王为他的LP赚足了银子。


  诸葛亮用兵以谨慎为原则,因此有北伐不走秦岭子午谷而六出祁山之举,王伯元说自己选择项目时也是慎重而保守。但是,如果以此认定他就是一个保守派,那你一定错了。


  从怀揣科学家的梦想走进IBM,再从美国走向中国台湾,从最初募集资金1000万美元到管理几亿美元的基金,王伯元的每一次转身无不充满冒险。不试,就是最大的失败,只有充满胆略的冒险,才能带来通常难以企及的成功。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王伯元无不充满活力。


  “投资需要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王伯元善于辩古明今,旁征博引。“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的《三国志》等,我看了很多遍,这些文化都是很有价值的,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使我一生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受益匪浅。”“大学之道,臻于至善”,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投向人间,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为商亦然。秉性圆满而声名显赫之人,趣味多高雅,行为多谨慎,其才智之精纯、意志之明晰、判断之老练、言语之明智则贯穿于言行与作为中。


  胡雪岩的精明,刘备的用人,诸葛亮的智慧和谨慎,曹操的胆略都被他悉数纳入囊中,融汇在投资中,加上他狂热的精力、冒险精神、侵略性、广泛的人脉积淀以及高科技行业背景,因此成就了他在台湾创投业的大佬地位。


  他爱文学,也爱旅游。王伯元频频游历于山光水色之间,其实醉翁之意不在乎山水之间,而在乎山水之外也。在游历之间,他倾听到的不仅是潺潺细流,而是在细细体会一个地方清澈幽深的人文思想与经济质感。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一种境界,两表一对足千秋更是一种境界;


  叱咤风云是一种境界,纵情山水也是一种境界;


  运筹帷幄是一种境界,万里横渡也是一种境界;


  王伯元涉入其中,正体味其中的丰富与极致。曹孟德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继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独闻半夜钟”,这是完全不同的景致,但对王来说,却能融合。


  正文


  撇开软银赛富,异于软银中国,孙正义亲自披卦上阵,再次以GP的身份现身于中国(软银以GP的身份成立了一支针对中国和印度市场的基金,其中两个LP为日本软银和美国思科)。这种结合中、日、印三国优势的策略,正是怡和创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怡和创投)董事长王伯元积极构思的,怡和创投也与软银正式成为策略联盟的伙伴。


  镜头回到2006年,怡和创投两名同仁周大任、孔令国双双离去,同年王乐怡也退出经营团队,另行成立AsiaAlternatives,从事FundofFund的投资。怡和创投在中国一直处于沉寂状态。人们一直在等待王伯元,看他将如何再次出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伯元的出手一定有力量。孙正义、王伯元、KabirMisra将中国、日本、印度的市场联动起来,进行一次区域性的整合。负责孙正义这支基金的KabirMisra正是王伯元的女婿。


  金砖四国中,中国及印度就占了两个,预估到2020年,中、日、印的GDP总和会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日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中国的硬件资源优势和印度的软件资源优势整合三方资源,使三者完美结合,再加上中国和印度广大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要借力使力。”这莫非是王伯元的麻将三缺一代打的升级版?


  第一把:10倍


  王伯元有一个著名的麻将学说:投资犹如帮人代打麻将,打赢了就分红;打输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找你代打。


  从事投资,是王在IBM就有的企图心。在IBM资深经理学校的课程训练结业时,IBM董事长问起王预期的生涯规划时,原以为会听到“想从事更高阶、更重要的工作”。但王却说:“我想管理IBM的退休基金。”IBM董事长很诧异,不敢相信他听到的答案,犹如当年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惊于曹操的“狂言”。当时王只是一名科技主管。“我真的是对那几百亿美元的退休基金的管理工作兴趣盎然。这也是奠定我未来从事创业投资事业的起点。”王回忆说。此乃“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王伯元1989年正式进入创投业,之前他一直在IBM工作,共计21年,负责过半导体、封装测试、通讯、外围设备、硬盘机、打印机、系统等部门的业务,最终做到负责IBM的全球策略规划。在此期间,他有机会观察到更广阔的空间,那时他经常往返中国台湾,帮台湾地区“政府”做些顾问的事。当时王伯元预见到时代转变和趋势,以及投资行业未来的可能动向。他说:“当时我感觉远东、亚洲一带会变成一个全球科技的重要地方。”因此他跟IBM董事长和董事会提出IBM应该多投资在亚洲,尤其是台湾地区,然而IBM董事会成员大部分都重视欧洲和美洲,对于亚洲并不太了解也并不关心,因此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初出茅庐,“我所有的经验都是IBM式的,创投的经验完全没有,而且我没有创过业,创投行业对我来说是非常新的事物,因此从企业到创投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创投之旅的首要是找到基金。当时他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先募集一个1000万美元的小基金,将它分为10份,一份是100万美元,这样找10个朋友每人出100万美元就足够了。他第一个找的就是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好朋友骆锦明(台湾工业银行董事长),听王讲完他的想法后,骆说:“1000万美元,我一个人出就好了。”“骆是第一个帮助我的恩人。”王说。


  这是王从事创投的第一支基金,这支基金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台积电。台积电在当时已发展得不错了,正好一家上市公司“中美合”打算处理其持有的台积电股票,很多人都争相去购买,王找到中美合总经理时,总经理告诉他:“你是跟我谈的第八个人了,等决定了再告诉你吧。”王心想:我都是第八个人了,机会根本不大。然而没想到的是一场足球赛成就了一桩生意。因为那时正是世界杯足球赛,这位总经理是比利时人,很喜欢看足球。刚好前一天是荷兰与比利时对决,比利时赢了。于是两个球迷大谈足球,最终达成投资协议,结果回报10倍。


  “作为投资人应该多元化,对每一个领域都懂一点,也就是要knowsomethingfromeverything,而不是knoweverythingfromsomething,太过专才只有很狭窄的视野,可以谈的话题不多,谈话就难以持续。”王说。


  从1989-1999年期间,王大部分募资都是在台湾进行的,LP来自于台湾的工业及科技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等,1998年王感觉台湾的领域太小了,基金应该区域化,于是1999年在全球募集了一支3.5亿美元的基金。


  “代打”的理由


  “募资的过程很辛苦。”王深有体会,“当时去全球募集资金的时候,没有人认识我们,如何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对方,让对方将钱放入我们的口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当时找了100家,还算运气好,有十几家感兴趣,这仅仅是有兴趣而已。最终选择让你“代打”,除了看过往业绩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人。


  有人说王机敏,不错。王博古通今,对中国历史人物,他能吸取精华。“做生意要机智,要有一些小聪明”。在这方面胡雪岩是典范。胡雪岩的好友王雪龄第一次作运粮官的任务就是把几十万石米从杭州运到上海。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前一个运粮官被劫持了所有的官粮后被官府处死。考虑到走海有海盗,走江有劫匪,任务难以完成,王雪龄为此闷闷不乐。胡雪岩则跳跃思维,问王雪龄:“上海的米和杭州的米有什么不同?”于是众人恍然大悟,把米在杭州卖掉,然后在上海买进,结果反而还赚了一票。在王伯元看来,创投是生意,学习生意经首先要领会其“精”,其次还要关注其“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王伯元:中国台湾创投界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