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第五项修炼”:不再“野蛮生长”

如果12年前的8月8日,在浙江临海下线的吉利豪情算是李书福成就“汽车梦想”开端的话,那委实不算一个圆满的开局。它没有“准生证”,粗糙到甚至带有手工痕迹,街头招展的横幅“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更像是自言自语。事实也是,吉利召开全国订货会居然连一辆车也没卖出去。即便几年后,身为吉利集团董事长的李书福仍免不了自嘲,“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沙发吗?”这一度被业界传为笑柄。

  不过,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更像是成就某种传奇所必须具备的坎坷前传。

  好吧,结局正如那些圆满的童话:在刚刚过去的3月,李书福甚至一度是全球媒体瞩目的“主角”;这个有些被“神话”了的“台州路桥的农民”(李书福经常如此自称),居然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这是一个轮回。在过去的12年间,正式造车三四年后,四处奔走呼号的李书福获得了准生证:“豪情”不再(2007年被吉利自己淘汰,同时被淘汰的还有美日、优利欧,合称“老三样”),取代之的是更上档次的自由舰、金刚、远景;当年的汽车作坊,如今早已成为工业旅游点,甚至会让沃尔沃的人惊呼:“你们比我们还先进?”当然,当年那个自嘲的农民、个体户、狂人、疯子,如今也被尊称为“企业家”,他的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书写。

  莫不如说,李书福在这个轮回里,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又一次修炼,乌鸡变凤凰。他颠覆了自己以及外在的世界吗?

  可以不相信,却不能不争取

  当这宗中国汽车行业迄今最重大的海外收购案落幕时,李书福不由得坦承,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也并没有十足成功的把握。“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标准。”他说。

  只消看一看2009年的数据,就会明白李所言不虚:吉利的总营收为165亿元,沃尔沃总收入则约合1000亿元。实际上,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任何的风吹草动(譬如传说长安汽车会“搅局”,譬如收购签署前一周李表示“由于福特方面的原因,谈判已经遭遇了障碍”),几乎都会带来外界的普遍关注,有质疑的,有看热闹的,有推波助澜的,有幸灾乐祸的,归根结底,是人们不相信这事儿能成。

  但事情的另一面居然是,在坊间的无数传闻中,这宗收购早已被形容为李运筹帷幄、志在必得的一次并购。甚至不少人不惜把他描绘成一个预言家。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在2001年的一次汽车业论坛上,李书福说,“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7年后的2008 年,通用汽车果真濒临破产,尽管40 天后新通用重生,但人们都认为李书福当年预言准确至极。

  类似牵强的说法,最近颇有泛滥之势。更有甚者,还指称李书福早于2002年就有收购沃尔沃的打算。:你相信一个昨天还被纷纷质疑、嘲笑至少是不被当回事的人,今天忽然就成了预言大师,颇有天下大势成竹于胸的气概吗?

   即便李书福自己,也未必相信。当然,这不排除他会以特有的固执方式去争取。

  盘点李创业、发展、壮大的数十年历程,其实也几度经历类似挑战。比如,1990年代中期,做摩托车做得好好的(1999年李的摩托车厂年产量达43万辆、产值15亿元),他居然又一门心思地要造汽车。他说服别人的理由显得单调而固执:“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我们会生产出摩托车来”。他最初的疯名,大概由此而埋下伏笔。

  造车的过程固然艰辛,但还说不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难搞的,当然是被国家纳入汽车生产目录。为此,1999年,李甚至在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恳请说,“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失败的机会”也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民营企业造汽车难以接受。在张罗豪情下线的庆典时,李书福请了一堆地方领导,结果最终只有一位副省长来捧场,“他们都害怕,认为我们是在犯罪。”李当然不想“犯罪”,他只是敢想敢干而已。他的吉利豪情定价4.79万,当时的普通桑塔纳要卖近20万;像众多民营企业家一样,他的低价策略,确实顺应了中国私家车兴起的潮流。说他是“疯子”,倒不如说他是冒险的先行者,是不肯放弃自己看到的机会的堂。吉柯德,而这当然也是许多民营企业家之所以成功的原由。譬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谁能想到:这个小个子捕捉到的电子商务机会,后来能造就一个市值200亿美金的公司呢?

  在正式造车3年零4个月以后的2001年12月26日,国家经贸委发布第七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吉利汽车终于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正规军”,吉利也成为当时中国惟一一家获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情绪复杂、悲喜交加的李书福当时说:“在中国的银行眼中,吉利汽车不再是个“野鸡”,我可以拿贷款了。”

  无论如何,这可以说是李书福最为成功的一次“绝地反转”。

  再看这次“蛇吞象”式的收购,根据吉利高管团队的说法,最早起源是在2008年。据说,当时李还前去拜访福特,但于当年12月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的福特,对这位中国人毫不“感冒”,这也一度让李有些灰心。这还在其次,当时听到吉利打算加入收购战团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吉利疯了”,至少是在开玩笑。但是,当时宣布参与收购的还有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人们几乎本能地对这两家企业寄予厚望,至少不会认为他们也“疯了”。

  次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奇瑞、吉利收购沃尔沃,人们依然习惯性地对后者“另眼相看”。毫不奇怪啊,你能相信一个鼓吹“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的人,搞成一宗类似当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的交易来吗?要知道,联想集团当时可是由“教父”柳传志执掌的大公司。有时候,人们天然地会把能否造就商业传奇,跟企业家是否具备领袖气质“门当户对”起来,尤其在中国;像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活宝”,在中国估计是不会被寄予厚望的,但在英国,他却创立并一手做大了维珍集团。

  直至2009年10月28日,吉利与福特共同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优先竞购方之后,人们才越来越相信这会是真的了。

  不过,尽管如今收购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李书福仍将面临“不可能的任务”。遥想之前上汽集团在收购韩国双龙之后的整合失败,人们有理由担心:李书福能让血统高贵的沃尔沃真正“姓李”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李书福的“第五项修炼”:不再“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