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富王健林背后的“快富”密码

  王健林以401.1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额问鼎《新财富500富人榜》,不过是其巨额身价的些许显露。

  “王健林是历届富豪榜单中的“漏网之鱼”,对于401.1亿元身价的计算也相当保守。” 《新财富》研究员陈福向《中国企业家》直言,榜单对于王健林的估算,不过基于去年的第二轮私募融资、以及工商资料得来:只计算了商业地产部分,对其全产业链的价值还无从纳入,更何况上市后财富规模的大幅翻倍。

  现在说王健林因问鼎榜单而彻底告别“隐形大佬”的称谓还为时尚早,他作为极个别未登陆资本市场即问鼎首富宝座的富豪,其价值尚在另一份榜单《2009-2010财富最快成长50人》中潜伏。在这份榜单中,王健林排名第四,排名第三的龙湖地产(00960.HK)吴亚军,收益主要来源2009年赴港上市带来的财富放大,而排名第一的张茵,旗下玖龙纸业(02689.HK)的股价一年中则飙升近20倍。

  这次,不过是王健林在正式稳居中国新首富之前的一次路演(与排名第二的许家印仅差15.8亿元),在旗下万达商业地产A股上市进入倒计时之际,不妨探究一下王健林财富快速增长的密码。

  商业地产:打通商业与地产间的“任督二脉”

  “即便在90年代万达有20-30个城市的发展规模,销售突破100多亿的时候,我始终有危机感,觉得这不是做生意的方式:每一年全国新开工12-14亿平米,加上续建就超过20亿平米,以后利润会越来越少。我们一块儿琢磨,就做收租业吧。人多?那就做零售收租业吧。招租、收租困难?那就做订单商业地产吧。”王健林在2009年完成第二次私募融资后的一次公开讲演中,回顾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形成过程。

  持续10年下来,万达的模式就与整个房地产行业有了区别。这从200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掉头直下、冰封千里,万达依旧攻城略地、批量“抄底”的气势中可见一斑。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万达一举将5个地块收入囊中。2009年仅利用半年时间拿下10余个城市的核心地段的项目。到了2010年初,王健林的计划再度加码,2010年新开业17个万达广场,2011年计划新开业20个万达广场,到2012年万达广场数量将超过80个,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方米。

  对于如此快速的扩张,王健林的自信恰恰来自于他们难以企及的全产业链。从万达广场到万达电影院线,从万千百货到万达索菲特大饭店,王健林打造了集写字楼、文化娱乐产业、大型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协同其的,则是万达自己的设计规划院、酒店管理公司,以及沃尔玛、百盛百货、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共同设计“订单”的跨国巨头。

  “这种商业地产模式布局具有互补性,围绕这个核心的规模扩张比较稳健,同时这种长期租约的模式保证了资金流的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住宅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新财富》研究员陈福对记者说。

  王健林对此称之为“打通了商业和地产之间的任督二脉”,“要什么就有什么”令全产业链合纵连横:“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不是看你现在盈利了多少,而是看万达的商业模式和所有房地产不一样,而且这种企业的估值应该更看好长远的利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新首富王健林背后的“快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