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欧债危机升级可能推迟人民币汇率调整

  自希腊获得1100亿欧元注资承诺后,欧盟与IMF再度联合出台了一个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救援方案。方案出台之后,市场信心得以稳定,欧美股市大幅回升,欧元颓势也得到提振。

  然而,大规模救援方案出台并不意味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从此将风平浪静。首先,所有这7500亿欧元的动用均与IMF的贷款条件性挂钩,这意味着遭遇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要获得外部援助,必须与希腊政府一样,承诺在短期内大幅削减财政支出,以将未来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降至可控水平。然而,在经济增长本身衰弱的背景下出台大规模财政紧缩方案无疑将加剧经济衰退、制造社会动荡;其次,希腊这样的小国就消耗了1100亿欧元的救援资金,假定欧猪五国集体陷入困境,7500亿欧元是否足够也值得市场怀疑;再次,救援资金并非没有代价。尽管希腊获得的1100亿欧元贷款的利率低于市场规模,但依然高达5%。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希腊经济增长率低于5%,希腊的外债将会继续膨胀。不要说还本,就是按时付息也存在压力。在欧元区危机国家未能重塑竞争力以取得经济高增长的前提下,紧急贷款无疑只是将危机由现在推至将来。

  大规模救援方案尽管短期内对欧元汇率有提振作用,但市场也意识到,未来欧洲国家通过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增长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欧元区国家相互救援方案尽管避免了欧元汇率的暴跌,但是依然难以挽回欧元中期内的颓势。毕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劳动力市场僵硬、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成本高居不下,一直是困扰欧元区国家的痼疾,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危机爆发而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尽管这场危机远在西欧,但中国并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的爆发与升级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包括:第一,危机可能威胁到欧盟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进而影响这两大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对中国出口不利;第二,危机造成欧元与英镑汇率相对于美元持续贬值,而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对欧洲货币显著升值,这无疑也将影响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第三,金融市场危机的爆发意味着欧洲进口商获得贸易融资的难度提高,这也会影响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第四,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将造成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趋缓,这将降低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五,欧元贬值使得中国政府多元化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加大,毕竟欧元资产是除美元资产之外唯一可供大规模投资的选择;第六,危机的扩展与深化将增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中国可能面临规模更大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大央行冲销压力,并可能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从而给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造成新的压力。

  综合各方面的影响来看,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的升级可能推迟中国政府加息与升值的时机。就加息而言,一方面,下半年外需可能恶化的前景将增加中国出口复苏的不确定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可能不能实现市场年初的预期,此外,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可能造成新增房地产投资的下滑,这意味着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滑,总需求过热程度也可能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危机造成的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趋缓,也降低了中国CPI与PPI面临的外部压力,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变得更为可控。因此,中国政府在加息方面可能变得更为谨慎。

  就升值而言,尽管4月份中国月度贸易顺差转负为正,但受到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可能造成的外部需求缩水、欧元贬值、欧洲进口商获得贸易信贷的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也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2010年初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已经达到6%,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紧迫性。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可能降低,也削弱了通过升值阻断外部通货膨胀压力导入的必要性。因此,尽管1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已经暗示了央行可能在近期调整汇率形成机制,但中国政府也可能推迟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

  然而我们认为,目前恰恰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的最好时机。如果说之前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非常强烈,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低估的话,目前由于贸易顺差缩水、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市场注意力集中于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市场已经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与升值时机判断产生了分化。在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趋降之时,恰好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回归到管理浮动汇率制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犹疑观望,那么一旦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尘埃落定,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那么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新一轮更加猛烈的外部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化仍宜早不宜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张明:欧债危机升级可能推迟人民币汇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