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小菜园怎样赢得世博大市场

  经营新鲜蔬菜,亏损的多,坚持的少。上海都市营销管理有限公司——“都市菜园”经3年摸索,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即从“农业经营”转为“经营农业”,成功打造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如今已在中心城区的标准化菜场、世纪联华等超市开出了80多家门店和120多个专柜,今年还被指定为世博蔬菜供应单位。

 

  起点蔬菜直送门店

  上海都市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原是快速消费品贸易代理企业,办公室设在闹市区,公司里的年轻人没一个种过地。像所有初入行者一样,这些年轻的高学历创业者一开始也认为搞农产品销售很简单——卖菜有啥难?大家原来都是外企管理人员,可谓见多识广。用总经理杨学军的话是“无知者无畏”。但真入了这一行才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

  2006年7月,“都市菜园”第一家专营店开张。它们从“一荤一素”开始,进入市区标准化菜场开店,以“光明食品”为主推出14个品牌的150多种产品。全新的销售样式一炮打响,门店数和经营面积不断拓展,高峰时超过150家。可年底盘点发现“钱景”不妙:很多门店都不赚钱。

  转型消灭亏损门店

  经营遇到瓶颈怎么办?“都市菜园”请来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号脉”。结果,“老法师”开出药方:3年内允许亏损1000万元!他告诉大家,好的农业品牌需要时间培育,太急功近利不行。

  拿到救命“药方”,年轻的管理团队形成共识:“都市菜园”必须转变经营方式——所有门店由直营转为承包经营。这一“转”,加大了门店自主经营的授权范围,调动了门店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段时间实践下来,“转方式”果然有效:如今的“都市菜园”,门店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亏损门店全部消灭。

  跨越实现农超对接

  门店转变经营方式成功以后,“都市菜园”又迈出第二步——进入大卖场、超市等零售主渠道。商务部倡导的“农超对接”成为他们新的努力目标。在“光明”食品和上级公司推动下,“都市菜园”与世纪联华签约战略合作,由对方派专业团队进入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体化作业优化鲜菜供应链。依靠集团在上海和全国集约化种植、冷链物流、加工以及标准化管理的资源优势,“都市菜园”从“农业经营”转向“经营农业”,成功铺就新鲜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的“最后1公里路”。

  目标业内第一品牌

  除了建设和完善自有自营基地,“都市菜园”还与市郊十多家农业合作社签约共建基地,将特色农产品直接送进各门店,推动新农村建设。

  从餐桌到田头,“都市菜园”还会将市场信息反馈到基地,在生产和技术上指导生产,全过程监控蔬菜生产,让市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如今,都市菜园里的“菜”越来越多,从上海市郊到长三角,从云南边陲到黑龙江,木耳、玉米、笋、芋艿、板栗样样有。去年,“都市菜园”的营业额为3.86亿元,今年有望超过8亿元。

  同时,“都市菜园”还推出以“平衡膳食、健康养生”为生活理念的会员制配菜服务,引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辐射食堂餐饮、电子商务、团购礼品等销售渠道,高、中、低3个消费层面同时推进,他们提出的2012年目标是——年销售额15亿元,成为业内销售第一的第一品牌。

助力小企业:

高效供应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看小小菜园怎样赢得世博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