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莓的竞争力永远“保鲜”

  近两年异军突起的智能手机被业内一致认为将引领手机行业的未来走向。而2002年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的黑莓公司(Research in Motion)是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面对近年来Nokia、苹果iPhone、HTC、三星等一系列后进入竞争对手的强势挑战,2009年黑莓仍然在世界市场和北美市场分别以20%和5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和第一的位置,更被《财富》杂志评为2009年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那么,黑莓是如何应对竞争者的挑战、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呢?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黑莓面临的具体挑战。

  黑莓的既有优势处在其发端的企业用户市场,其邮件推送系统称得上是全球企业级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通信解决方案。但2007年开始,在竞争对手的猛攻下,黑莓实力有所受损。例如,2007年6月推出iPhone从个人用户市场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苹果近年来加大对企业客户的争夺。2009年iPhone已占据20%的企业用户市场,份额较2008年增加6%;而同期黑莓却下降了2个百分点。此外,2009年,诺基亚和微软结盟、以及Google等也都分别高调宣布加强企业用户智能手机市场的开拓。

  相较于份额的微降,黑莓面临的更深、更大的挑战其实在于企业级用户市场整体的相对萎缩。根据盖特纳咨询公司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少的公司为员工配置智能手机;相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个人与工作需要而自掏腰包购买智能手机。目前,同时具备个人和商务功能的智能手机已经占到了60%的份额。这使得黑莓的那些在个人用户市场上拥有竞争力的对手们(比如Nokia、iPhone)完全有可能通过攻下公私兼顾消费者来压制黑莓在纯企业用户市场的优势。

  面对这一挑战,黑莓的应对是:以攻对攻,从2008年开始主动在个人用户市场发力。这具体体现在它的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上。

  在产品开发上,黑莓没有像主要竞争对手苹果iPhone那样只与某几家重点运营商合作,而是以‘建设性参与’为方针与不同的运营商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发各具特色的个人用户产品。这种方式帮助黑莓依靠几款基本产品就可以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智能手机,从而以较低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截至目前,黑莓已在全球范围与超过160个国家的近500家运营商达成了合作协议。

  黑莓还有意识的为特定细分消费群体开发目标产品。比如,2009年7月27日,RIM发布了黑莓Curve 8520,这是一款面向社交媒体粉丝的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一键上传视频或照片至Youtube、Facebook等网站。

  在加强个人用户市场产品开发的同时,黑莓在市场营销方面一改以往忽视大众媒体平台的做法,从2008年开始,通过投放首个面向大众的电视广告加强品牌的宣传火力。

  值得一提的是,黑莓在营销中还非常注重意见领袖的作用。例如,美国Obama总统是黑莓手机的粉丝。黑莓于是充分利用奥巴马总统随身携带黑莓这一事实作最有力的营销工具,在个人用户中建立品牌认知度。

  以上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黑莓全球销量比08年增长了47%,而从第二季度开始,来自非商务群体的用户就已占到了新黑莓手机用户的80%。

  除了需要应对企业和个人用户市场比重转化这一挑战外,黑莓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还共同面临着另一个重大挑战 —— 吸引开发者为自家手机开发应用程序,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功能的期望。

  而在建立领先的手机软件生态系统方面,相比苹果的iPhone模式和Google的Android模式,黑莓并不占优。目前针对iPhone、可在苹果提供的平台上下载的应用软件超过10万种,针对Android手机的应用软件约有1万种,针对RIM的却仅有3000种。

  黑莓的应对之道在于:通过结盟合作,掘金软件应用市场。首先,黑莓主动加强与潜在开发者的沟通指导:比如2008年底在硅谷召开开发者大会,黑莓在大会上向开发者提供新产品的研发计划、一对一的指导以及与黑莓工程师交谈的机会;又如2009年11月,黑莓向开发者公布一系列旨在轻松开发黑莓应用程序的新技术。

  此外,黑莓还提供更优厚的分成方案:向开发者提供80%的软件销售分成,这高于苹果70%的分成额度。通过这些举措,黑莓冀望于迅速缩短与对手们在手机软件生态系统方面的差距,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

  尽管黑莓的地位现在还远不稳固。但黑莓过去两三年应对后来者挑战的诸多举措,对于其他行业里的开拓者和领先者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无论是发力个人用户市场,还是掘金软件应用市场,都是黑莓在战略高度把握了行业未来走向基础上的主动出击;其次,在自己曾经相对落后的领域主动出击时,黑莓注重通过结盟合作的方式整合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从而迅速扭转劣势或重新建立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让黑莓的竞争力永远“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