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rd:争议中国式繁荣

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繁荣,而不是视之为泡沫破裂的前兆

在本轮金融危机及全球衰退中,中国的表现最为耀眼。自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平均季度增速为年同比8.1%,而美国、欧元区及日本的增速分别为-2.3%、-3.6%及-5.0%,只有平均年同比增长6.4%的印度与中国接近。但在如何解释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判断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上,观察家们的意见出现了极大分歧。

尽管2009年的出口额骤降16%,但中国还是从危机中相对全身而退,这大部分要归功于中央政府在2008年末启动的受巨额银行信贷推动的投资热潮。12个月银行贷款余额平均年同比增速在一年间从2008年9月的15.4%增加到31.7%,并且2009年的新增贷款上升至2008年水平的2.7倍。

剑指信贷激增和相应的投资热潮,以及城市房价上涨的“中国怀疑论者”,提出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现在正导致过度投资并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从繁荣走向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破裂将带来新一轮的不良贷款(编者注:本报3月22日A8版《看空中国:噪音还是先知》一文描述了这些怀疑论调)。

2005年7月开始,中国施行有管理的浮动利率制度并允许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了21.5%,但自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再次与美元挂钩,这一事实增加了这类担忧。标准的经济分析会认为,迅速发展的经济体(如中国)的实际汇率会逐渐攀升。通过名义汇率与美元挂钩,中国实际上引入了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丧失了货币自主权,有可能会通过国内价格通胀来实现实际汇率的升值,并同时正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在此期间的可取之处就是运行“计划经济”工具的能力,但这让中国怀疑论者,尤其是那些哈耶克派,担心资源配置可能严重不当,并且繁荣的经济随后会出现严重的下跌。

我们认为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更多地将其视为更长时期的风险,而不是未来1至3年的情况预测。我们认为,在中国1979年后经济起飞及一直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来分析现在的情况,会更具启示意义。中国30年的年均增速为9.9%。我们对今年及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是10.5%及9.8%,与年均增速一致。相比上世纪80年代发达的日本或90年代经常账户赤字的亚洲经济体,中国由信贷推动的投资热潮,与他们的情况非常不同。由于投资增长的过快下滑会破坏经济增速,所以较高水平并不断上涨的投资占GDP比例构成了挑战,2011年这一比例将接近50%。但是,从人均 GDP来看,中国仍是一个贫困的国家,人均资本积累仍非常低。

中国投资热潮以中西部地区的基建工程为主,其中很多工程很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这将与上涨的家庭收入及消费一起帮助经济迈入发展的下一阶段。正如其他经济体一样,中国这次的投资热潮中势必存在一些资源的不当配置,但对计划经济的忧虑可能被夸大了:当大型基建工程涉及公共产品供给时,多数国家都会采用政府干预和指导。部分地区可能正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但这些是局部现象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的泡沫,而且与之相关的私有部门杠杆相对较低。

根据理论指标来看,人民币可能被“低估”;在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中,假装汇率体制与全球失衡问题毫无瓜葛并非明智之举。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谨慎管理人民币对外价值的做法,帮助支持了经济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让上千万人口脱离贫困,这不是可能轻易放弃的事。

因此综合来说,我们认为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繁荣,而不是视之为泡沫破裂的前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Sheard:争议中国式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