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何蕾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以及热心扶助弱势群体的优秀品质,才使这一起与她毫不相干的车祸有了惊天动地的感人力量。而沿着英雄的足迹深入采访,千龙网记者了解到何蕾的生平,却是一个天性善良、孝顺贤淑、乐于助人的平凡人。略有不同的是,她只是20多年如一日,随时准备撒播爱心……
何蕾(小名亚莉,又名何沛庭)于1980年3月13日出生在湖北钟祥市丰乐镇。她父亲说她天性善良,从她上小学开始,走在大街上看见老年人或残疾人过马路,她总会上前搀扶;坐公共汽车,她总是让位给老年人或残疾人;遇到弱势群体求助,她总是宁愿节衣缩食也要慷慨解囊。直到牺牲,二十多年,她做好人好事从未间断过,以致于当地人们都称她为“天使”。
“说她是天使,是因为她只要遇见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从不视而不见,总是主动上前帮助别人。”据何蕾的父亲回忆,1985年何蕾年仅5岁,有一次,父女两人在钟祥市鄂中街上散步,他们看见有一个断了一条腿的老人睡在街边乞讨。何蕾的父亲走上前去给了老人1元钱后,就拉着何蕾往前走了几十米。这时,何蕾又扯着父亲的衣服以“买糖吃”为由,向他索要1元钱,他就给了她5元钱。何蕾接过钱飞快跑回去递给了残疾老人,又跑回来站在父亲面前,她眼里充满惶恐,一副准备挨打的样子。这一幕却把她父亲给逗笑了……
“何蕾上中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非常单纯,经常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需。”2010年1月19日,湖北钟祥市二中数学教师魏文洲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介绍,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他一直担任何蕾的班主任。在班里,何蕾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特别关心同学,同学要是感冒了,她就把家里常备的药品带给他们。1993年冬天,学校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全校师生为贫困地区儿童捐献爱心,何蕾将家人专门为她织的一件非常漂亮的红毛衣捐了出来。当时,她还说:“贫困地区儿童除了需要衣服,应该还会需要被子吧。”结果,她又买了一床新被子送到了学校。
上大学后,何蕾依然如此。1999年的夏天,何蕾的父亲送她去武汉大学上学,在武昌火车站出站口,碰到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来乞讨,父亲把身上的5元零钱给了她。父女俩刚走几步,又上来几名老人和残疾人围着他们乞讨。何蕾的父亲告诉千龙网记者:“当时,我对他们说‘没零钱了’。这时我女儿掏出钱包,把仅有的20多元零钱全部分给了他们,还说‘真对不起,就这些了’。”
何蕾是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她非常珍爱小动物,珍惜生态平衡。在她上大学期间,有两次放假回家后,她父母见女儿体弱多病,出于心疼女儿,他们两次分别花了200多元买了些乌龟和甲鱼,准备给她补补身体。可是,她坚决不吃。何蕾的父亲告诉千龙网记者:“她两次都逼着我和她妈妈陪她一起步行到一个小水库,将乌龟和甲鱼全部放生。那个时候,她开心得手舞足蹈,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们也很高兴。”
参加工作以后,何蕾善良的同情心也令同事们惊诧不已。2003年6月,在荆门市一条街道旁,有一位20多岁残疾女青年在编织手工艺品摆地摊。“我和何蕾还有几位同事一起外出办案正好路过此处。何蕾却停下来,花了十几块钱买了几个草编的小工艺品。我们当时都觉得何蕾买得太贵了。”黄正义说,更让他惊讶的是,何蕾转身走了之后,突然又跑回去把小工艺品悄悄地放在这位残疾女青年的地摊上才疾步离开。
何蕾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撒播到哪里。2004年冬天,何蕾在北京进修期间,还曾经在街头遇到一名流浪儿童,这名流浪儿童当时在卖竹制的艺术品,本来一件只卖5元钱,何蕾却花了50元买了一件。可没走多远,何蕾又让朋友把刚买下的这件艺术品拿回去还给了对方。原来,她既想帮这名流浪儿童一把,又不想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没过几天,何蕾又在街上看到这名流浪儿童露宿街头,她就买来帽子和围巾,送给了这个流浪儿童……
“80后”女儿经得起“老爸一拜”
何蕾既是一个平凡人,又是一个有着不平凡举动的“圣人”。她以她的凡人小事影响着身边的人,她又以舍己救人的大义为中国“80后”续写了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她在去世时仍然在做善事,而去世之后,她的父母却坚持要完成她的善良遗愿。她的父亲还认为她“经得起老爸一拜”。一批法学专家、教育专家也不约而同地找出有关条例,强烈呼吁当地有关部门追认何蕾为“革命烈士”,以为世人树立一代楷模。
何蕾生前常说:“人家遇到危难时,我能帮就帮一把。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对人家也许影响一生!”日常生活中,何蕾并非“善小而不为”,无论是回家为爷爷奶奶洗脚、照顾身患重症的母亲,还是为他人捐款、清扫马路等等,她都是以点滴之德感染着身边的人,为身边的人树立了一个温婉贤淑、善良公正的好榜样。
“何蕾经常跟我说‘妈妈我每做一件善事心里就特别开心’,跟她在一起,连我也自觉帮她做善事。”据何蕾母亲回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何蕾带着母亲一起去武汉募捐点毫不犹豫地捐了500元。2009年的夏天,何蕾有一次从武汉回荆门,她和她母亲一起驾车路过荆门大学医学院附近时,看见路面上有一大片啤酒瓶碎片。很多车辆路过时都是小心绕行,很不方便。何蕾却停下车去清扫,母亲见状也跟着她一起到附近建筑工地,借来铁锹和扫帚,母女俩顶着酷暑烈日,将路上的碎片收拾干净,才肯离开。
“跟何蕾认识几年来,我现在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2010年1月2日晚,一位姓吴的武汉律师在跟千龙网记者聊起何蕾时说,何蕾在武汉时,她在自己的小车后备箱中,长年存放着十几把雨伞。只要下雨天,看见有老人、小孩或妇女淋了雨,她都会将车停在他们身边以雨伞相赠。每次路上碰到乞讨者,她都会放上10元钱。不是因为没零钱,她说,“没遇到难事,谁会上路乞讨?我宁愿相信她没有骗我。”
这位吴律师还补充说,以前,他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停车等红绿灯时,要是遇上敲车窗的乞丐,他往往认为这是假乞丐,也不给一分钱;自从认识何蕾、了解何蕾与人为善的事迹后,他只要一遇到敲车窗的乞丐,他就会立刻想到善良的何蕾而不假思索地将5元、10元的零钱送出窗外。“有意思的是,我经常这么做之后,我发现这些乞丐在同样敲我后面车辆的车窗时,他们也会从窗外递出一张10元的零钱。”这位吴律师如是说。
由此不难看出,何蕾生前身体力行从善如流,她身边的人也在潜移默化。何蕾的父母说,何蕾生前曾多次和身边的人提起,如果条件成熟,她想到祖国最贫穷的地方办一所希望小学。因此,他们想遵循女儿的遗愿,拟将筹款建立一个以何蕾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或者打算选址创办一所“何蕾希望小学”,以此把何蕾的精神传承下来,“让她在天堂里也不再有遗憾”。
数年来,何蕾在跟朋友聊家常时常以“父亲是个英雄”而倍感骄傲,因为她说自己曾经看见父亲在巡查数千人的企业食堂时当众捡起工友们随意扔在桌上的馒头剥掉一层脏皮就往嘴里塞、父亲还在看望职工时带上自己的奖金分发给困难职工家属。而在如今女儿的追思会上,何蕾的父亲来到女儿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咬紧牙关、哽咽着说:“虽然你是女儿,我是父亲,但你的英勇行为让父亲感到骄傲,经得起老爸一拜!”
2010年2月18日,千龙网记者来到了位于湖北钟祥市皇山故园管理所的何蕾墓前,发现尽管何蕾牺牲已有两个月,但是,在她的墓前仍然鲜花不断、香火不绝。前来缅怀的人们都是以墓前鲜花最多为依据,来辨认英雄的安息之地。何蕾的母亲告诉千龙网记者,他们也不知道该给她的墓碑写什么好,“就让它先空着吧”。何蕾的父亲补充说:“我们至今甚至都没有提过追究肇事司机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一批一直在关注何蕾的法学专家、教育专家和一部分网友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找出了我国国务院于1980年6月4日颁发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国发[1980]152号),根据其中的第五条“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具体规定,强烈呼吁当地民政部门尽快落实政策,给予何蕾追认为“革命烈士”,以为“80后”、也为世人树立一代楷模。
珍视“何蕾现象”多树“80后”典型
而作为“80后”一员,何蕾舍己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之后也引起同龄人的深刻反思。2010年,整个“80后”一代人都开始迈进30而立之年。这一代人能立得起来吗?社会学家认为,“80后”、“90后”已经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世界工厂”一线劳动者的主力军。而国内外舆论也应该珍视“何蕾现象”,以宣传“80后”先进典型、传播英雄事迹为契机,为和谐社会留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尽快为“80后”正名。
一个善良的家庭培养了一个善良的女儿,他们的故事却感动了无数的“80后”。“我看到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是惋惜,因为她的不幸让我感觉挺震撼的。”2010年2月1日,正在北京邮电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80后”女生申卉告诉千龙网记者,救死扶伤乃是人的良知所在,不管是哪一代人都应该这样做,其实这和“80后”也没太直接的关系。但是,在车祸面前,人们往往怕这怕那、望而却步,而何蕾的行为是一种淳朴人性的反映,只是何蕾的不幸,让“救死扶伤”更显得伟大。
“我个人认为何蕾的行为是值得尊敬的,如果是我,我选择了去救人,不管是真是假,那我是不会在乎自己的生死的。每个人信仰不同,看待生命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这种精神,现代社会就是太缺少雷锋精神了。”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80后”女孩黄滴滴还认为,其实如果这个女孩没有牺牲,也不会被社会与媒体所关注。
更发人深省的是,如果在“12.25”连环车祸案的第一起车祸中,肇事司机不是逃逸而是勇敢承担起责任;如果在何蕾之前有人停车救助,也许就不会发生何蕾见义勇为而牺牲的悲剧。“这说明当社会同情心受到严重伤害之后,一些的人社会责任心已经缺失,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淡漠。”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博士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传媒和受众对“何蕾现象”的热心关注,恰恰体现了人们对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珍视与期盼。
荆州“18人梯”勇救落水少年和荆门何蕾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也再一次证明“‘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个伪命题。2月7日,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告诉千龙网记者,几年前,人们都说我们的“80后”、“90后”孩子都有“421”综合症,即4位祖父母、2位父母宠着1个孩子。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小皇帝”,他们自私自利、不太在乎他人的感受,没有责任心,只懂得享受不知道付出。“80”后一代人成年后,又被一些媒体抓住个别现象就给整个一代人贴上“月光族”、“啃老族”、“襁褓青年”、“闪婚闪离”等诸多负面标签,“一竹竿打倒一船人”。
不但国内的舆论这么说,而且连国外的媒体也曾如此评价中国的“80后”、“90后”。2004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还将“新激进分子”春树作为封面人物介绍,将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一起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 lei”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还有些外国媒体甚至据此荒唐地预言,中国未来几年将出现劳动力短缺。
“当时我在日本的一次研讨会上就开始反驳这种错误的言论,如今历史证明也是如此。”陆学艺解释说,“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很自信、有主见,敢于表达,不相信说教,喜欢独立判断。理性化和人本化是他们身上的两个最显著特征。他们在2008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却远远超出了社会的预期,令全世界都为之刮目相看。
陆学艺介绍说,如今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而在“世界工厂”三大产业第一线劳动的人全部都是“80后”、“90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50后”、“60后”、“70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80后”、“90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体格发育好、见识多、视野开阔、思想灵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这两年,大到维护国家主权、抗震救灾,小到日常的见义勇为,“80后”、“90后”他们都很好地传承了人类共同的美好精神。由此可鉴,中华民族的后代是一代更比一代强。陆学艺还认为,国内外的舆论也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珍视“何蕾现象”,大力宣传“80后”、“90后”英雄,并以宣传先进典型、传播英雄事迹为契机,为和谐社会留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